當感覺與身體疏遠時,如何重新靠近自己
有時候,你或許發現自己好像總活在認知的層次裡,念頭一個接一個湧出,身體卻像是缺席了。你忙著完成工作、拆解情緒、應對日常,但在這些過程裡,你和身體的距離越來越遠。即使它每天都在帶著你生活,你卻很難真的感受到它。偶爾,當你在運動或活動身體時,也許有感受過一種平靜,你暫時回到了與身體同行的狀態裡,卻沒有辦法持久。
這種與身體疏遠的狀態,比你想的還要普遍,也是我們應對壓力、焦慮、外在標準的策略之一。有時候,甚至只是單純的忙碌,都會讓你不知不覺把身體放在最後一順位。我知道,會想逃開,可能是因為身體裡承載了太多緊繃與不適。但正因如此,回到身體變得格外重要,因為那是你最真實的歸屬。
踏出第一步:允許自己感受
靠近身體並不代表你要立刻改變飲食、變得健康強壯或感受到完全的平靜。第一步只是允許自己去感受。或許此刻你注意到肩膀很僵硬、呼吸很淺,或腹部有種隱隱的緊縮。這些都不是錯誤,而是邀請。當你願意停留在感受裡,不急著修正或否認,你已經開始重新建立連結。
還有一些時候,你想擺脫身體的感受,也許是胸口的壓迫、腹部的緊縮或肩頸的重量。這些感受都帶有與其連結的情緒。如果你願意停下來,透過呼吸陪伴它一會兒,你會發現這些感受會慢慢轉變。當你允許你的感受存在,你也正在給自己一個新的開始。
開始練習:察覺自己的微小動作
許多人會擔心,如果放慢下來、動作更小、更柔軟,會不會沒有效果?事實上,正好相反。當你選擇用更溫和的方式與身體相處,它才有空間釋放長久累積的緊張。我們太習慣在有指令或一定強度的運動中活動身體,當拿掉那些我們在健身中心做習慣的動作,我們的身體真正在說的話是什麼?下一次當你想要將意識帶到身體時,不妨輕輕移動你想關注的部位,不求幅度,不求標準,只是慢慢感覺這個動作如何在你身體裡發生。其實,你不用太用力,也可以慢慢找回這種與身體持續的連結。
放開腦袋控制: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
另一個轉變,來自你看待自己的方式。你可能經常在心裡評價自己:「我怎麼總是駝背?」「我的姿勢不夠好。」這些成長中內化的外在標準可能也會出現在你看別人的時候。與其下評判,不妨試著用更開闊的眼光去看待身體,就像欣賞著雲朵時,我們會看見整體的流動,而不是挑剔細節。當你能這樣看待他人時,你也會慢慢學會更善意地看待自己。
重新靠近身體,其實不需要再增加一列待辦事項或等待一個完美的時機。從今天開始,你就能練習用更柔軟、溫和的方式看待自己。當你願意這樣做,身體會回應你,情緒會慢慢被理解,而你也會在日常裡找到更多自在與安穩。
我設計的即時線上課程與一對一身心動作探索,正是為了幫助你走上這條回到身體的路。每一次的陪伴與引導都會根據你的身體回應、當下狀態與需求而調整,你將找到更個人化的支持與滋養。
你的身體沒有離開過,讓他重新成為你的歸屬 :)